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环境学院教授李阳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成果:银单原子与纳米颗粒同步负载的漂浮式光催化剂实现高效水消毒
据统计,在基本饮用水服务普及率低于80%的64个国家中,太阳能平均辐照度为5.59 kWh/m2/day,大大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这一优势为发展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消毒技术提供了机会。光催化技术通常依赖...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在系统性风险防控上取得新研究进展
在复杂网络中,隔离特定节点以防止有害影响的传播是网络科学领域的一个长期难题。无论是疾病传播、级联故障,还是自然灾害的蔓延,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在于如何在不破坏网络整体功能的前提下,精准隔离关键节点以阻断传...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表异常遥感探测与即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与成果阶段总结会议(2022-2024年)召开
1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桥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表异常遥感探测与即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与成果阶段总结会议(2022-20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地楼召开,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和示范”2024年度进展会召开
1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和示范”项目(2023YFF1303500),2024年度进展会在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刘言东与合作者提出鉴别马约拉纳费米子新方法
近日,物理与天文学院刘言东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曹庆宏、匹兹堡大学程焜合作提出了基于快度分布的鉴别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新方法。该成果以《在未来轻子对撞机上鉴别马约拉纳型和狄拉克型惰性中微子》(D...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马宇翰与合作者提出能在最大功率下趋于卡诺效率的极简热机模型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也是理解非平衡态热力学的重要模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既希望热机能够高效工作(高效率,热功转换比高),又希望它能够以高功率快速工作(单位时间输出功多)。然而,这两个目...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增温对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hort-term warming supports mineral-ass...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海云教授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花粉萌发细胞壁组分分选及运输的新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任海云教授团队综合采用细胞活体成像、超高分辨率显微观察、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中微丝骨架系统调控细胞壁组分定向运输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微丝结合蛋白AtFH5通过其N...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国重左西年教授联合国际合作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文 揭示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的皮层注意网络成熟机制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脑损伤模型对于理解人类脑功能具有非常意义。临床发现左脑额下回损伤的病人发音困难和其他言语生成能力受损,从而实现了经典语言功能部位“布洛卡区”定位。在人类患者脑损伤研究中,损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