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尉迟之光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靶标抗性的双重机制
昆虫凭借其优越的身体结构、灵活的运动能力、高繁殖率及短生命周期,在多变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性不仅使它们能够生存于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还导致其能在短期内对人类开发的农药产生显著的抗药...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汉杰、刘夺及药学院汪以馼在果蝇模型中建立光遗传工程菌递送治疗物质新策略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供稿)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奠定经典遗传学基础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因其遗传背景清晰、生命周期短、易于培养和遗传操作而被广泛用于发育生物学、分子生...
天津大学地科院王宝利教授课题组在内陆水体惰性溶解有机质形成的微生物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通讯员 李婉珠)惰性溶解有机物(RDOM)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可以抵抗微生物的快速降解,从而在环境中滞留长达数百年或千年,因此对当代碳封存具有重要意义。水体RDOM的产生非常复杂,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
天津大学地科院宋照亮教授课题组在滨海湿地有机碳固存研究中取得进展
(记者 郝倩)滨海湿地有机碳固存对缓解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但碳固存机制复杂,且在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土地利用变化等背景下,未来滨海湿地固碳潜力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本综述描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升 乔安娜团队揭示TAAR1识别毒品分子机制
甲基苯丙胺(METH)俗称冰毒,是一种成瘾性极强的精神药物,许多国家限制或禁止METH的生产、运输、销售。痕量胺受体TAAR1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广泛表达,特别是在单胺能区域,能够识别METH并激活引发...
天津大学天大经管8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管理与经济学部供稿)9月1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Elsevier Data Repository)联合发布了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经管学部杜慧滨教授、霍宝锋教授、李敏强教...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亚鑫、叶升团队揭示了伪狂犬病毒dUTPase结构和催化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供稿)伪狂犬病病毒(PRV)是猪疱疹病毒科Alpha疱疹病毒亚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包膜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是Aujeszky病的病原体,自然界中猪是PRV的主要宿主,在5日龄以内的仔猪...
天津大学全球首套磁偏置超导限流器完成挂网示范运行应用!天津大学团队参与研发
近日,全球首套磁偏置超导限流器在国网辽阳供电公司66/10千伏张台子变电站顺利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挂网示范运行应用。该设备国际首次在真实电网短路故障下成功实现了快速限流,验证了磁偏置超导限流器的故障限流...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春婉团队揭示WDR5-H3K4me3表观遗传学通路在胰腺癌中调控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的新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供稿)WDR5/MLL1-H3K4me3表观遗传通路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常常被激活,驱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反应。然而目前对其的研究仅限于血液肿瘤领域,在实体瘤中的功能尚不清楚。 近...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亚鑫、叶升团队在高致病性病毒纳米抗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作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致病率高、变异快的烈性病毒,广谱性防治手段的开发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2024年8月13-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