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余飞团队提出“细胞器精确定向辐射免疫治疗”新策略,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余飞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靶向线粒体的“自供能”阿尔法核药,提出“细胞器精确定向辐射免疫治疗”新策略,并将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通过TPP修饰实现阿尔法核药精准递送至线粒体,利用镭-223衰变产生的α...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祝捷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苏众庆团队关于手性声学朗道能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
近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学研究所祝捷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理工大学苏众庆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自旋锁定的声学朗道能级。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零阶声学朗道能级形成的新机制,并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同时在六角晶...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明贤、甘礼华团队设计NH4+/H+共存储的高密度羰基/亚胺共轭纳米纤维用于锌-有机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视野》
NH4+/H+因其水合粒径小、质量轻、反应动力学快等优点,被视为新型水系锌-有机电池的理想电荷载体,但需设计与之匹配的正极材料以充分释放其潜力。羰基/亚胺基小分子以其优越的氧化还原活性和阳离子配位敏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志伟团队在《科学进展》上发表解析聚酰胺膜的离子选择性分离机制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志伟教授、王力教授联合美国莱斯大学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Deciphering co-ion ...
国际学术期刊《未来建筑与城市研究》被EBSCO数据库收录
近日,由同济大学主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AUP)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国际学术期刊《未来建筑与城市研究》(Perspectives in Architecture an...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闫冰团队在《配位化学评述》上系统综述:功能化的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用于金回收
金,凭借其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珠宝、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天然矿石中的金含量较低(约1-30 ppm),且不断增长的金消耗导致其天然丰度持续下降。相比较之下,电子废弃物中的金含量...
同济大学学与工程学院张弛团队揭示了多晶型硝酸盐超分子非线性光学材料相变机制,成果被推荐为《德国应用化学》封面论文
在紫外可调谐激光技术领域,基于二次谐波产生效应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因其在超高分辨率光刻、生物医学成像及精密微纳加工等战略产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备受关注。这类材料的功能实现严格依赖于非中心对称晶体结构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罗巍教授与合作者揭示固态锂电池疲劳失效新机制,成果发表于《科学》
固态锂电池为何失效?同济大学研究团队给出了新机制。 北京时间今天(4月18日)凌晨2点,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用新能源研究院罗巍教授与合作者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杰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离子脱溶调控电容去离子淡化水新进展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杰教授团队在离子脱溶调控助力电容去离子脱盐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电化学Na+捕获被认...
同济大学王超团队关于锂离子电池高效回收的最新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不断增加,确保锂离子电池相关资源的供应变得愈发关键。因此,锂离子电池回收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规模退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对于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