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和程鑫彬团队关于超表面光束扫描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和程鑫彬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完美异常折射超表面的高效率半空间光束扫描系统,为高效率异常折射超表面的设计开辟了新路径,推动了光探测和测距系统的实际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Per...
体育教学部陈涛揭示老年人身体活动与久坐时间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成果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近日,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陈涛老师与日本多机构合作团队,通过一项长达1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系统分析了老年人客观测量的身体活动及久坐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为优化老年人群健康干预策略...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坤团队揭秘炎症“新帮凶”,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
NL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应答的核心效应机制,其活化是机体应对病原体及组织损伤等危险信号的关键防线。然而,当NLRP3炎症小体异常激活时,会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成为驱动炎症性疾病(如痛风、类风湿关...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和程鑫彬团队的江涛在《自然·通讯》报道二维光电器件中的非对称光操控
在微纳光子学领域,纳米尺度光场分布的精准操控始终面临关键技术挑战。传统光学器件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难以实现百纳米以下的高效光场操控。极化激元作为光与物质耦合形成的准粒子,可将光场压缩至纳米尺度,为突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团队关于氟掺杂激活缺陷储存钠离子位点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3月25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吉伟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ating fast and reversible sodi...
同济大学全球变化团队助力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完成国际首次超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空地联合实验
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工作部署,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分辨率极区冰冻圈主被动微波探测技术”近日完成了我国自...
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张鹏团队揭示以PD-1抑制剂为基础的精准新辅助治疗方案在III期不可切除/潜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异质性强,传统疗效不佳,5年生存率不足30%。尽管以PD-1/PD-L1抑制剂为核心的免疫治疗模式已在NSCLC治疗领域取得...
同济大学周彩存教授团队全球首创成果登《柳叶刀》:依沃西单抗显著改善晚期肺癌疗效
3月8日,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主刊上发布了新型抗肿瘤药物依沃西单抗的HARMONi-2研究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在治...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斌和杜艾团队综述气凝胶3D打印领域进展,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进展》
近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周斌教授、杜艾教授团队围绕气凝胶3D打印中的墨水流变调控与先进制备策略,系统梳理了气凝胶直接墨水书写(Direct Ink Writing, DIW)技术的基础理论及近年研究进...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团队揭示异常的组蛋白二价修饰对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合子基因激活过程产生影响的机制,成果发表于《蛋白质与细胞》
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技术,又称“克隆技术”,通过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获得重构胚胎,从而实现细胞全能性获得重塑。然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