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提出遥感科学研究新体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兵从遥感科学的物理基础出发,系统总结地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并据此提出遥感科学的三大特性和五大效应。相关研究成果以《遥感科学的内涵与基础性问题》为题...
我国首套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任务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的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
全球尺度遥感土壤水分产品时空填补方法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尺度遥感土壤水分产品时空填补方法发展、对比与验证方面取得进展。 该团队围绕传统偏差校正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在填补全球尺度主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卫星(S...
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及影响评估有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评估站点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探讨现有全球土壤水分站点在卫星数据...
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研制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学权、方广有带领的研究团队,采用创新技术实现了超宽带太赫兹偏振态的高精度动态调控。这一成果有助于推动太赫兹在新一代无线通信、文物无损检测、生物微量传感等方面的...
科学家首次采用航空冰雷达技术开展典型冰川储量调查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航空遥感中心承担的“2024年度甘肃省典型冰川航空冰雷达透视探测项目”通过验收。 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航空冰雷达技术,对老虎沟12号冰川、七一冰川、宁缠河3号冰川等开展典...
科学家研发出超采样成像技术 实现像素“分割”成像
数字图像传感器的像素规模与性能是影响天文、遥感等领域成像质量的核心。当前,图像传感器芯片制造已趋近技术极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泽研究团队首次提出超采样成像概念。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激...
我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建成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制的500毫米口径激光通信地面系统在帕米尔高原完成部署,标志着我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正式建成并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该站的建成打通了星地激光...
空天院发布中国区域Landsat-9原始遥感影像数据集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发布了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中国区域Landsat-9原始遥感影像数据集。该数据集免费共享64000景原始遥感影像,数据总量近55TB...
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9月3日,在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产业化论坛上,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并上线了一批经过质量评价的地基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要素产品。这一平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