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帅气的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中山大学陈俊团队报道Parkin抑制巨噬细胞抗原递呈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

(通讯员陈俊)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因T细胞浸润不足在实体瘤中受限,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的核心组分,其功能调控成为关键突破口。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陈俊团队前期发现靶向巨噬细胞免疫检查点(如Siglec...
4个月前
0450

中山大学张锐团队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可灵活裁剪RNA的编辑技术

(通讯员张锐)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深刻影响着疾病治疗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RNA编辑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DNA编...
4个月前
0410

中山大学万刚团队揭示一个核孔锚定的凝聚物维持生殖颗粒多相凝聚体结构

(通讯员万刚)2025年3月13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万刚教授团队,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发表题为“A nuclear pore-a...
5个月前
0620

中山大学王伟涛课题组揭示中国东天山新生代多阶段隆升和构造扩展

(通讯员景葫芦、王伟涛)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形成于晚古生代,并经历了中生代的多期复杂演化过程。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及持续汇聚的远程效应影响,天山再次发生强烈的构造变...
5个月前
0510

中山大学王雪华教授团队在消色差平面透镜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梁浩文)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雪华教授、李俊韬教授和梁浩文副教授研究团队最近提出将相位色散调控能力有限的超构原子区分复用地制备到台阶相位色散补偿层上,实现了同时具有高数值孔...
5个月前
0570

中山大学王洋课题组揭示滇西北裂陷系早新生代缩短变形及构造反转

(通讯员王宇扬、王洋)在汇聚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的晚期阶段,其运动学特征和变形样式往往发生显著转变。如自印度-亚欧板块初始碰撞~40 Ma后(中-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从斜向挤压到走滑-伸展的转...
5个月前
0630

中山大学徐瑞华、骆卉妍团队加速肿瘤治疗的转化研究

(通讯员文朝阳、陈鋆、郑敏珊)在全球肿瘤发病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学科和国界的壁垒,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以加速肿瘤治疗的转化研究,应对人类健康共同的挑战,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国际权威期...
5个月前
0520

中山大学马骏、孙颖团队首创鼻咽癌“高效低毒、耐受优质”免疫治疗联合“去同期顺铂”放化疗新方案

(通讯员赵现廷)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癌症细胞》(Cancer Cell)发表鼻咽癌临床研究新成果!该研究以“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
5个月前
0640

中山大学王雪华教授团队在芯片光子偏振调控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通讯员雷世菁)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雪华教授和廖泽阳副教授研究团队最近提出原子尺度光子偏振调控器的实现方案,它可在光子芯片上对光子偏振实现按需的操控,为构建高密度信息编码...
5个月前
0640

中山大学丁小燕团队发现一种新的眼底疾病——超急性视网膜外层功能障碍(HORD)

(通讯员丁小燕、袁敏而、唐艳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丁小燕教授团队近日在JAMA Ophthalm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Hyper-Acute Outer Retinal Dysfunction...
5个月前
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