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李朝晖教授、沈乐成教授团队荣获2023年度中国光学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奖(Light10)
(通讯员林锐娜)6月18日至2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组委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中国光学学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光子学会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主办...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学科在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斩获第一
(通讯员孟祥伟、王红梅)7月19日下午,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正式发布。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范围包括全国2943家三级医院,中...
中山大学孙勇副教授、王成新教授团队在Janus拓扑绝缘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通讯员孙勇)拓扑绝缘体因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拓扑保护的表面电子态,成为新奇量子特性基础研究与器件构建的重要平台。其中,铋基二元及合金材料(如Bi2TexSe3-x)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表面态,由Z...
中山大学吕志跃团队揭示天然免疫传感器Zbp1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炎症表型介导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通讯员张玉琦)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是脑胶质瘤、阿尔兹海默病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病理环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AC)首先由中...
中山大学邱伟/汤常永团队解析多发性硬化(MS)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通讯员宋延娜)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和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0%的MS患者...
中山大学白莹副教授团队提出基于脱细胞基质微凝胶载体及预孵育技术的新型干细胞移植策略
创伤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神经元的大量死亡,严重的会使患者完全丧失运动和感觉功能,造成受损节段以下完全瘫痪。神经干细胞移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脊髓损伤细胞疗法,可有效补充受损死亡的神经元并重建神经网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揭示多发性硬化髓鞘再生障碍新机制
(通讯员赵宜鹏、言诚开、陈晨)近日,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团队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刘晓东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发表题为 “Astrocyte Derive...
中山大学朱惠莲教授团队发现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而非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肝癌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通讯员麦尔哈巴·吾斯曼)2024年7月15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惠莲教授课题组在营养学顶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题为“Seru...
中山大学戴叶婧、李斌团队揭示缺陷偶极子调控高性能压电材料新进展
(通讯员金明革)高性能压电材料是研制新一代智能感知器件和精密驱动器件的关键。其中,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被认为是未来替代铅基压电材料的有力候选者。然而,传统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存在电致应变较小(通常低于0...
中山大学李琳琳教授课题组在海域地震滑坡与陆上地震滑坡的对比分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通讯员杜朋、李琳琳)地震是引发海底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底地震滑坡不仅会破坏海底基础设施,还可能引发局地异常海啸,对沿岸社区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由于海底地震滑坡发生在水下,直接观测和调查难度极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