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氧化型左旋核酸可作为ZBP1新型配体并驱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是未被攻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Aβ斑块和tau神经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 此前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被Aβ过...
脑钙化关键蛋白XPR1的活性调控机制获揭示
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在核酸构成、能量代谢、信号传导及骨骼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内磷酸盐的摄入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但过量的磷酸盐积累会与钙、镁、铁等离子沉积,带来细胞和组织毒性...
研究实现大位阻醛的高效自由基合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陈以昀课题组与郑州大学蓝宇课题组合作,在大位阻醛的精准合成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创制了硫酚催化的自由基氢甲酰化新方法,实现了四取代大位阻烯烃的高效转化(收率45%至60...
手性双核铜不对称催化研究取得进展
铜催化的不对称炔丙基取代反应是构建手性炔丙基骨架的重要工具,但通过炔丙基取代-环化反应构建环状手性季碳中心仍有待探索。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晓明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手性苯并[c]噌啉双噁唑啉...
科研人员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13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及其旁系同源蛋白CDK13因具有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II调控转录延伸和持续合成能力,成为多种癌症的潜在治疗新靶标。在晚期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中,CDK12失活突变...
铁自噬受体蛋白NCOA4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铁是生命体内不可或缺的微量金属元素,但细胞内铁过量易引发芬顿反应,产生有害的活性氧物种,进而对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此,维持细胞内铁稳态对于细胞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多余的铁主要存...
研究通过光催化叠氮邻近标记实现亚细胞脂质动态追踪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正江团队与陈以昀团队,攻克了生理状态下亚细胞脂质动态监测的领域挑战,首创了亚细胞光催化叠氮邻近标记脂质组学技术。这一技术通过高分辨质谱驱动的原位脂质组学分析,实现了...
研究发现细胞感知甲硫氨酸代谢并抑制细胞死亡的传感器
细胞如何感知营养物质以维持稳态,是代谢领域核心问题之一。此前,已有多种营养传感器被鉴定出,这些传感器在检测到营养物质丰度变化时,会触发信号级联反应,进而精细调控细胞生命活动以维持代谢稳态。但目前,研究...
研究发现PARP12调控细胞死亡与抗病毒免疫的新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RIPK1和RIPK3作为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蛋白,其活性受到多种翻译后修饰的精...
研究解析哺乳动物脂肪酸的组织特异性合成与跨组织转运
哺乳动物体内的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脂质合成的前体和关键信号分子,在维持机体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酸的合成与在不同组织间的分配过程受到精密调控,其失衡可能破坏脂质代谢稳态,诱发非酒精性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