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构建出基于肿瘤细胞膜囊泡的个性化纳米疫苗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平和尹琦团队构建了基于肿瘤细胞膜囊泡的个性化纳米疫苗。该疫苗通过向B细胞提供多重活化信号,触发了抗肿瘤固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实现了高效抗肿瘤的作用。近日,相关研究成...
研究提出药物缓控释放“3D通道迷宫”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临港实验室、西藏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了题为《控...
科学家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团队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结构预测方法SurfDock。这一方法利用蛋白质表面信息构建几何扩散神经网络,高精度自动生成配体结合构象,并应用于基于结构...
上海药物所等基于酮官能团接力实现芳烃多位点修饰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戴辉雄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蓝乐夫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发表了题为Multi-site modifica...
科学家揭示高危前列腺癌代谢干预机制及诊断标志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谭敏佳课题组、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徐骏宇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秦骏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薛蔚和董柏君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李婧课题...
上海药物所发展出基于知识图谱的计算模型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明月课题组在《细胞-基因组学》(Cell Genomics)上,发表了题为Identifying compound-protein interactions wi...
上海药物所等揭示胆固醇在外泌体递释RNA药物中的作用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甘勇、副研究员俞淼荣,联合浙江大学教授胡国庆,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rect Cytosoli...
上海药物所揭示催乳素释放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9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与赵丽华团队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prolactin-releasing pe...
上海药物所解析亲吻素受体配体识别与下游G蛋白招募机制
1996年,亲吻素(kisspeptin)被发现。当科学家发现kisspeptin通过与其受体KISS1R结合并激活来发挥作用时,它的生理重要性才显现出来。KISS1R信号通路被认为是下丘脑-垂体-性...
上海药物所解析生长抑素受体5与天然肽和药物分子的激活机理
生长抑素受体(SSTRs)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共有五种亚型(SSTR1-SSTR5)。其中,SSTR5是内分泌疾病和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生长抑素(SST)是SSTRs的天然配体。皮质抑素(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