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邹志刚、周勇研究团队在自旋催化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周勇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CN/Fe纳米复合催化材料,探索了由石墨氮化碳(g-C3N4)和铁(Fe)纳米粒子组成的复合材料中的自旋极化效应,该效应加速了激子解离...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利民教授带领联合团队发布视频理解大模型InternVideo2.5
近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南京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发布了通用视频理解大模型InternVideo2.5,计算机学院王利民教授为该大模型技术负责人。王利民教授长期专注视频分析与理解,已经带领研发...
南京大学刘震教授团队报道双特异性免疫阻断的癌症治疗新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即癌症免疫疗法)效果显著。其中以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PD-1/PD-L1)阻断疗法最为常见。PD-1,就像是T细胞上的“刹车踏板”。当它...
南京大学南大李涛课题组与港大联合团队:三维硅光芯片实现快速非阿贝尔编织
近日,南京大学李涛教授、祝世宁院士课题组与香港大学张霜教授合作,在波导阵列拓扑光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三维多层集成的硅光子芯片上演示了基于绝热捷径策略实现的快速非阿贝尔编织效应,并实现了单比特任意...
南京大学秦亦强、张超、陆延青教授研究团队在广义无衍射光束模式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众所周知,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总是受到衍射的影响。首个无衍射光束——贝塞尔光束于1987年提出,这类光束在传播过程中横向轮廓和强度均保持不变。在过去几十年中,无衍射光束得到了广泛研究,陆续发现了具有不同空...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慧田、汪喜林研究组首次实现无后选择腔增强窄线宽轨道角动量纠缠源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慧田、汪喜林研究组在窄线宽纠缠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腔增强纠缠源制备中的后选择限制,实现了线宽为13.8 MHz无需后选择的直出式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奚啸翔团队发现反常金属态中超导涨落的谱学证据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奚啸翔课题组在二维超导体衍生反常金属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结合超导希格斯模谱学和低温电输运技术,成功探测到原子薄层NbSe2中超导涨落的实验证据,揭示了磁场诱导的反常金...
南京大学江春平/吴俊华团队揭示抑制 SENP3 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进展并提高抗 PD-1 免疫疗法的效果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肝癌病例的90%以上。HCC 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治疗选择...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小松、祝世宁团队实现多用户的量子会议密钥分发
传统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能够为两用户提供安全密钥,量子会议密钥分发协议则在此基础之上将更多用户纳入量子通信网络,并能使参与通信的用户安全地共享相同的密钥。在未来的量子网络构想中,量子会议密钥分发是重要的...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硕团队:纳米孔稀土分析
稀土包括钪(Sc)、钇(Y)和镧系(Ln)共17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优异的光、电、磁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各怀“绝技”,在现代科技和工业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且重要的用途。鉴于稀土的重大价值,各国纷纷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