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

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

苏州高等研究院实现高表面能锌负极自发无位错同质外延

7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张笑谈特任副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目为“Uniaxially oriented zinc metal negative ...
1周前
090

中国科大实现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弧信号测量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史保森、丁冬生课题组与国网安徽电科院王恩惠博士合作使用里德堡原子电场传感器测量了电弧MHz级射频信号频谱,为电弧测量提供了量子精密测量的新方法。相关成果7月2日以“Measure...
1周前
090

中国科大实现多模量子纠缠态的耗散制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林毅恒教授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团队合作,在量子纠缠态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离子阱系统的振动模式,在实验中演示可编程耗散工程方法,成功制备稳态的两模...
1周前
020

中国科大揭示北冰洋汞释放及其时空变异的关键驱动因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省极地环境与新污染物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团队在极地环境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北冰洋多学科走航观测,揭示了夏季浮游植物释放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海冰融...
1周前
050

科技考古实验室最新成果揭示蟠螭镜中的“文景之治”

作为青铜时代晚期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铸镜业为探究该时期的政治生态、经济结构和产业组织提供了特殊视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长期关注青铜时代晚期铸镜业的演进模式,2017年以来与牛津大学、大英博...
1周前
0100

中国科大在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的可控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能源存储、催化和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MXene可以通过氢氟酸刻蚀MAX陶瓷来制备,然而传统的合成方法面临...
1周前
070

中国科大在V形三维电热双功能超材料设计方面取得理论进展

热超材料(Thermal Metamaterials)为人工设计热学材料,即通过材料热物性/几何结构设计来规划温度分布或者热流路径,以实现在热源及其附近区域的精准热管理。材料内热流与温度场是耦合的,因...
1周前
070

中国科大设计抑制燃料电池阴极电腐蚀催化剂

氢气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其耐久性和成本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瓶颈。其中,启停(SU/SD)过程中的反向电流衰减(RCD)现象导致的阴极腐蚀是影响耐久性的关键问题。在启停过程中,阳极会形...
1周前
040

中国科大实验观测到原子在电场中的布赖特-拉比效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国家实验室卢征天教授、夏添研究员团队在实验上成功观测到原子能级在电场中的布赖特-拉比位移现象。这项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ic Breit...
1周前
040

中国科大揭示富铁饲料显著增强竹鼠牙釉质抗损伤能力的机理

近年来仿生材料设计的概念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多种仿生策略被应用于人工结构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实现了材料多方面的性能突破。但是,这些仿生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升远远未达预期效果。现有的仿生策略单一、缺乏整体性...
1周前
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