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

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

中国科大实现真多体非经典量子测量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真多体非经典量子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项国勇、侯志博研究组和复旦大学朱黄俊研究组首次在理论上将真多体非经典性从量子态扩展到量子测量,并实验实现了基于二维光量子行走的真三...
2个月前
0170

中国科大在催化结构动态行为调控领域获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在催化结构动态行为调控领域获得新进展。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高温预煅烧负载型铂-氧化铈催化剂削弱铂与氧化铈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去除大部分表面羟基,进而切断铂团簇在氧化...
2个月前
0250

中国科大在甲烷干重整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在甲烷干重整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人员通过调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实现了分散良好的高密度的铑纳米颗粒的溶出。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烧结和抗积碳性能,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
2个月前
0310

中国科大发展工作催化剂表面基元反应动力学策略揭示了ZnO-ZrO2催化剂在催化CO2和CO加氢制甲醇反应中截然不同的催化活性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伟新教授课题组和复旦大学化学系商城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了ZnO-ZrO2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反应和CO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催化表界面化学...
2个月前
0490

暗物质卫星“悟空”获得高精度高能宇宙线硼核能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进院士领导的“悟空”号(DAMPE)科学团队在高能宇宙线直接观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团队基于DAMPE在轨数据获得了10GeV/n–8 TeV/n硼核微分通量谱,首次发现了硼元素在...
2个月前
0140

中国科大在古俯冲带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俯冲带是壳幔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场所,为弧岩浆活动和大陆地壳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弧岩浆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理解俯冲带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表明,弧岩浆活动主要受控于两大因素:一是俯冲板块动...
2个月前
0320

中国科大突破人类视觉极限,通过隐形眼镜方式实现人类近红外色彩图像视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薛天/马玉乾团队,工程科学学院龚兴龙/王胜团队,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团队,以及国际科研机构共同作为通讯作者,结合视觉神经科学、高分子材料与...
2个月前
0210

中国科大实现非接触房颤监测新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非接触式房颤监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基于心脏电-机械耦合机制,利用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首次实现了大规模人群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诊断。相关研究成果以《Atrial ...
2个月前
0250

中国科大实验展示宇称对称性保护的量子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林毅恒教授等人与理论合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吕新友、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宾倩合作,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束缚离子体系,实验展示了量子拉比模型中宇称对称性...
2个月前
0230

中国科大发现矮星系的异常空间分布,对标准结构形成模型提出挑战

中国科大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王慧元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发表最新成果,首次在观测中发现弥散矮星系异常高的成团性,证实了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质晕集聚偏置”(halo assembly bias)现象,并揭...
2个月前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