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国教授团队采用“弱空间限域”策略实现超稳定钙钛矿LED
近日,肖正国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提高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寿命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被称作“弱空间限域”的新方法,制备出了晶体颗粒更大、更耐高温的全无机钙钛矿薄膜,成功将LED亮度提高...
中国科大利用超灵敏量子测量技术寻找新型自旋相互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共振实验室彭新华教授、江敏教授等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将量子精密测量与核磁共振、最优滤波技术等相结合,针对多种超越标准模型的自旋相互作用开展了系统性搜寻实验,在观测窗...
中国科大揭示靶向乳酸化修饰以增强NK细胞突破肿瘤微环境能力的关键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王毅课题组、魏海明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课题组,于6月10日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在线发表了...
中国科大基于单自旋体系开展非厄米物理研究取得重要实验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杜江峰、荣星等人基于单自旋体系开展非厄米物理实验研究,首次观测到非厄米非阿贝尔拓扑转变和一种新型奇异点——狄拉克奇异点,这两项进展分别以“Non-Hermitian n...
中国科大提出全速度冲击防护仿生梯度双重布利冈结构设计新策略
防护用工程结构材料通常面临复杂的服役环境。现有的工程防护材料多采用层压板结构、晶胞结构以及三明治结构等设计方案。相关材料虽然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但仍受限于层间开层、质量过重以及强韧互斥等问题隐患,逐...
中国科大在单原子配位环境调控领域获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在单原子配位环境调控领域获得新进展。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金属前驱体中的氯配体对原子级分散在氧化铈纳米岛上铂原子的配位环境进行调控,其中氧化铈负载在二氧化硅上。通过煅烧条...
中国科大揭示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结构演变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李旭研究员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金属催化剂结构演变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二氧化硅负载的铂铟合金团簇催化剂,首次发现在高浓度的丙烯诱导下,无序的...
中国科大研制出一种全方向表面等离子体波照明器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张斗国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Large field-of-view plasmonic scattering imaging and se...
中国科大首次观察到真高维多体量子非局域性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柳必恒研究组与瑞典隆德大学Armin Tavakoli博士团队合作,在实验上实现了高保真度高维多光子纠缠态制备,并首次观测到真高维多体非局域...
中国科大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王玉杰研究员以叶片光学特征为例,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引入植物光学性状时空格局对地球系统模拟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地球系统模式考虑植物过程与性状的重要性。相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