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研发出室温液态金属基新型超快充液流电池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电动汽车(EV)成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然而,现有锂离子电池(LIB)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及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
中国科大观测到里德堡原子系统临界点的预警信号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强相互作用里德堡原子系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史保森、丁冬生课题组在里德堡原子驱动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临界点的早期预警信号。相关成果12月9日以“Early warning...
中国科大揭示火星核幔分异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高温高压岩石学与矿物学团队在类地行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第一性原理自由能计算揭示了火星核和火星幔的分离过程,发现约束火星的核幔分离发生在远超先前估计的高温...
中国科大实现固态单自旋最优化投影测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费舍尔信息提出一种分析量子系统读出保真度的通用理论框架和最优读出方法,并在单个固态自旋系统中完成实验验证。这项研究成果...
中国科大以硫同位素解析雾霾物源和形成机制
中国科大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系统采集了华北不同地质时代代表性煤矿的煤样品,开展了1000℃条件下煤的燃烧实验;通过对燃烧产生颗粒物中硫酸盐的高精度硫同位素...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马约拉纳零模的琼斯多项式计算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拓扑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孙凯等人与英国利兹大学Jiannis Pachos教授合作,利用自主搭建的光量子模拟器计算了基于马约拉纳零模拓扑结构的琼...
中国科大发现相互作用增强超辐射相变的新机制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易为教授研究组在超冷原子及开放体系相变的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原子-腔混合系统中相互作用增强超辐射相变的新机制。相关成果以“Interaction-Enhanced Supe...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提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超晶格自组装的普适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和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张汇副研究员实验团队联合崔萍研究员理论团队,在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
中国科大实现非接触心脏活动监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非接触心脏活动感知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并利用心脏机械活动谐波中的“拍频效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成功克服了远场条件下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大数量级干扰。在无需任...
中国科大提出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姚涛教授、王占东教授、李洪良副教授团队合作,在氨动力发动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相关成果以“A Scenario for a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