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提出催化剂抗烧结新策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在抗烧结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构筑“纳米岛”结构催化剂,解决了在甲烷干重整反应中催化剂极易烧结失活的问题。3月10日,相关成果以“Ultrafine me...
中国科大提出制备高强韧仿珍珠母结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新策略
贝类软体动物拥有坚固的保护外壳,这得益于其内部精妙的珍珠母结构。这种天然的纳米复合材料,由微米尺度的文石片(“砖”)与少量有机质(“泥”),通过“砖泥堆砌”的方式巧妙地结合而成。这种跨尺度序构特征赋予...
中国科大首次揭示气候变化对城市火灾风险的影响机制
3月4日凌晨,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龙特任教授和张和平教授团队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ncreasing fire risks in cities ...
中国科大在多测量与多输出场景下实现量子随机性验证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柳必恒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何琼毅研究组合作,首次在多测量与多输出场景下实现了量子随机性的实验验证,并揭示了贝尔非局域性仅在两测量时是设备无关地制备随机数的充分必要条件。该成果...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超越线性光量子计算损失容忍阈值的高效率单光子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霍永恒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效率超越可扩展线性光量子计算损失容忍阈值的高性能单光子源,相关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为未来实现通用光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相关研究...
中国科大实现开放量子系统中最优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开放量子系统的最优鲁棒控制算法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邹旭波、邹长铃等人与清华大学孙麓岩教授合作,实现了开放系统中最优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实验验证。相关成果以“Robust ...
研究揭示后选择效应对氦原子光谱测量的影响
2月28日,中国科大激光痕量探测与精密测量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Postseletion shifts the transition frequency...
中国科大成功研制高强度激波管并揭示高速界面流动机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空天飞行高温气动全国重点实验室罗喜胜教授和司廷教授研究团队经过长期攻关,建立了变截面激波管光滑弯曲壁面设计的理论方法,突破了汇聚激波和强激波可控生成的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
中国科大在半导体量子点中实现两自旋量子比特门操控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半导体量子点量子比特门操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与合作者以及本源量子等合作,在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量子点体系中实现了高质量的两自旋量子比...
中国科大实现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新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信息与量子密码重点实验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