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朱葆琳:在“两山之间”探索交叉学科生长点

朱葆琳(1921—1996) 我国最早开展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学者之一,从事汽液平衡、化工数据关联等化工热力学方面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之一)研究室主任,学...
2个月前
0310

高原上的守望者

1985年,海北站科研人员在野外测定绵羊呼吸对高原草甸碳排放的影响。西北高原所供图 从位于西宁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出发,穿过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冷龙岭的雪线在车窗外逐渐清...
2个月前
0440

杨春和:把“绝不可能”变成“完全可行”

杨春和 武汉岩土所供图 5月的一天,武汉暴雨。当《中国科学报》记者一早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准备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岩土所油气中心负责人杨春和刚刚送走一拨客人...
2个月前
0450

李依依: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

1959年8月31日,本报刊发报道《竞赛还没有结束》,讲述了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积极竞争、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故事。李依依那时只有26岁,是一号高炉的工长。 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简称...
2个月前
0320

25年长跑,他们破解柴油车尾气净化难题

2011年,贺泓(中)与团队成员在中国重汽产线做生产工艺研究。受访者供图 柴油车尤其是重型货车堪称“经济动脉”——承担着全国70%以上的公路货运量,是物流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但这个“大力士...
2个月前
0330

“从1到100”,为科技创新架设产业化桥梁

团队成员在做实验。天津工业生物所供图 凌晨5点的天津站浸在靛蓝的天色里,10名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穿梭在晨间客流中。他们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倦意,但眼里泛着光,那是即将开启科研生涯的人所特有的。 ...
2个月前
0390

“顾好大家才有小家”

一个双人布沙发、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搬到哪儿都带着的书柜……在王淦昌小女儿王遵明家的客厅里,简单的几件家具透露出朴素的生活气息。“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对物质条件要求都不高,已经习惯了。”王遵明说。 ...
2个月前
0310

元老与“3+4”

2019年,王元在办公室。刘建亚/摄 1981年,王元、陈景润、潘承洞(从左至右)在山东大学。刘建亚供图 1996年,王元(右)与刘建亚在香港。臧文安/摄 70年前,一位年轻的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这...
2个月前
0370

“赤潮消防员”俞志明:用中国方案守护全球海洋

俞志明 受访者供图 2024年12月2日,广西南宁,冬日微凉,会场内气氛却十分热烈。全球首届赤潮灾害综合防控国际培训班正式开班,与会各国代表走上签名台,在“全球有害赤潮治理大科学计划”倡议书上郑重签字...
2个月前
0340

郭寅龙:深耕质谱解机理 匠心铸器砺初心

郭寅龙 受访者供图 2012年初,某市连续发生令人痛心的硫化氢中毒案件。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但由于检测技术能力有限,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半年时间毫无进展。 该市公安局辗转了解到中国科学院...
2个月前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