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系刘仿课题组实现极窄频谱线宽自由电子辐射源
4月17日,清华大学电子系黄翊东教授团队刘仿课题组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所合作,提出并实现了泵浦诱导的受激史密斯-帕塞尔超辐射(Pump-induced Superradiant Smith-P...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标志性工程获行业学会工程奖
近日,清华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标志性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大型钢管混凝土柱抗火安全设计”和“北京市朝阳区CBD核心区Z15地块项目(中信大厦)”分别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大中...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郗乔然课题组联合临床团队揭示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潜在的表观遗传治疗靶点
弥漫性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是一种高度致命的儿童脑瘤,被称为“儿童杀手”。该病主要发生于6岁至7岁儿童脑干的脑桥区域,呈弥漫性生...
清华大学航院张一慧课题组报道具有连续变形和锁定能力的小尺度驱动器及多模式微型机器人
形状重构能力可赋予机器人丰富多样的运动模式,极大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当前,这类机器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形态改变:一是采用舵机等机械结构精确重构;二是依靠智能材料制成、兼具变形和锁定能力的变刚...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课题组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代谢重编程灵活应对内外环境的压力与刺激。巨噬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免疫功能时高度依赖特定的代谢重编程。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某些代谢改变可能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但...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马静团队合作发文阐释极性拓扑研究进展
铁电材料凭借其可随外场翻转的自发极化,在新型电子信息器件、能量存储与转换以及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受限于晶格对称性排列的传统铁电畴不同,近年来铁电体中极性拓扑畴的发现为铁电物理和应用的发展...
清华大学物理系王亚愚、张金松团队合作揭示自旋构型对反铁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调制
自2013年清华物理系团队与合作者在铁磁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以来,探寻全新的量子反常霍尔系统始终处于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MnBi2Te4作为首个同时具有二维结构、本征反铁磁序和能带拓扑性...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任政儒团队在风电运输与安装海上作业领域取得新进展
风力发电作为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中,漂浮式风电的发展具有大型化、规模化及深远海化等特点,伴随而来的是安装难、成本高、运输慢、作业窗口期短等诸多安装和运输工程难题。风电运...
清华大学航院郑泉水团队合作实现结构超滑界面超高热导的分辨测量
石墨作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层状材料之一,自16世纪被应用于书写至今,在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领域持续焕发着生命力。当两个原子级光滑的石墨表面以一定旋转角度堆叠时,其界面将实现近零摩擦和零磨损的结构超滑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欧光朔实验室揭示微管蛋白尾部调控神经纤毛结构分化机理
纤毛是在真核细胞表面广泛分布的一种细胞器,作为细胞的“信号天线”,其核心骨架——轴丝微管的精确组装对生物感知功能至关重要。纤毛的核心结构——由微管蛋白构成的“轴丝”,就像建筑钢筋般支撑整个纤毛,但不同...